洗塑料和造纸废水因其成分复杂、污染物浓度高,成为工业污水治理的“硬骨头”。以洗塑料废水为例,其含有大量油脂、泥沙、颜料和有机溶剂,COD(化学需氧量)常高达3000-5000mg/L,悬浮物(SS)超1000mg/L;而造纸废水则富含短纤维、木质素和填料,SS值普遍在800-2000mg/L之间。传统处理方案多依赖“硫酸铝+PAM”组合或高价进口药剂,但存在三大弊端:
成本高昂:处理1吨废水需投加5-2kg硫酸铝+0.1kg PAM,单吨药剂成本达2-3元;
效率低下:絮凝反应需40-60分钟,且低温环境下效果骤降;
污泥处置难:传统药剂生成的污泥粘稠、含水率高达98%,压滤成本占运营总费用的30%以上。
例如,广东某再生塑料厂日均处理500吨废水,年药剂支出超100万元,且因出水SS超标频繁被罚,年损失达50万元。行业亟需一种“、低耗、广适”的解决方案破局。
聚合氯化铝(PAC)凭借其“一剂多效”特性,颠覆了传统处理模式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:
性价比:1吨PAC可处理100-150吨废水,单吨处理成本低至0.8-2元(仅为传统方案的1/3);
快速反应:通过强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,5-10分钟内完成絮凝,沉降速度比硫酸铝快2倍;
污泥减量:PAC絮体密实度高,污泥体积减少30%-40%,含水率降至92%以下,直接节省压滤能耗。
实验数据佐证:针对COD 4000mg/L的洗塑料废水,PAC投加量0.5kg/吨时,COD去除率达65%,SS去除率超90%;对比同等效果的PAM方案,综合成本降低45%。此外,PAC在pH 4-10范围内均能稳定生效,无需额外调节酸碱度,尤其适合成分波动大的废水。
案例一:再生塑料清洗厂(日处理量800吨)
该厂原采用“破乳剂+硫酸亚铁+PAM”三级处理工艺,药剂成本达8元/吨,出水COD仍超标至500mg/L。改用PAC后:
投加量:0.6kg/吨废水,直接替代原有三级加药;
处理效果:出水COD稳定在150mg/L以下,SS<30mg/L;
经济收益:年药剂成本从89万元降至28.8万元,污泥处置费节省12万元,年综合效益提升65万元。
案例二:废纸造纸厂(日处理量1200吨)
该厂因纤维回收率低(仅70%),每年损失纸浆价值约80万元。引入PAC后:
工艺优化:PAC投加量80g/吨废水,配合浅层气浮机;
核心数据:纤维回收率提升至92%,出水SS<50mg/L;
价值延伸:年回收纸浆增值60万元,同时减少新鲜水消耗20%,获地方政府节水补贴15万元。
案例三:跨界复用场景(化工容器清洗废水)
某化工企业清洗废水中含树脂残留(COD 6000mg/L),PAC与双氧水联用后:
协同效应:PAC吸附胶体,双氧水氧化分解有机物,COD总去除率达85%;
成本对比:处理成本从4.5元/吨降至8元/吨,污泥量减少50%。
科学投加与工艺适配
剂量控制:通过“烧杯实验”确定佳投加量,通常洗塑料废水0.5-0.8kg/吨,造纸废水0.3-0.6kg/吨;
协同增效:对高COD废水,建议“PAC+双氧水”或“PAC+活性炭”联用;对高SS废水,可搭配微滤机提升清液率;
安全提示:避免过量投加(SS去除率>95%后继续加药可能引发胶体复溶),建议安装在线浊度仪实时调控。
政策红利与增值服务
免费支持:提供样品试用、水质检测报告及《PAC投加计算器》(一键生成成本对比表);
长效合作:签约年采购协议可享“吨价阶梯折扣”,并获赠年度工艺审计服务。
结语
PAC不仅以“一吨治百吨”的致性价比破解了洗塑料、造纸废水的处理困局,更通过“降本-增效-资源化”三位一体价值,推动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。立即领取免费样品,体验絮凝的颠覆性变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