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加工、制药、屠宰场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富含油脂、蛋白质、多糖等有机物,COD(化学需氧量)常高达5000-10000mg/L,传统处理工艺面临三重挑战:
有机物去除率低:普通絮凝剂(如硫酸铝)仅能去除20%-30% COD,需依赖后续生化处理,但生化系统易受毒性物质冲击;
污泥处置成本高:有机物与药剂结合生成粘稠污泥,含水率普遍超98%,压滤能耗占运营成本的40%以上;
工艺复杂度高:需多级联用(如气浮+氧化+生化),投资与运维成本激增。
例如,某肉类加工厂日均处理800吨废水,原采用“破乳剂+PAM+活性炭”工艺,COD去除率仅50%,且污泥脱水需添加石灰调理,单吨处理成本达6.8元,年支出超200万元。行业急需一种能同步实现有机物去除与污泥减量的解决方案。
聚合氯化铝(PAC)通过“吸附-络合-共沉淀”三位一体机制,成为高有机物废水的破局利器:
有机物靶向吸附:PAC分子中的多核羟基铝络合物(如[Al₁₃O₄(OH)₂₄(H₂O)₁₂]⁷⁺)可吸附油脂、蛋白质等带负电有机胶体,实验数据显示,对屠宰废水COD去除率可达60%-75%,较硫酸铝提升2倍;
污泥结构改良:PAC形成的絮体密实度高、孔隙率低,污泥体积减少40%,含水率从98%降至92%以下,压滤时间缩短50%;
协同氧化增效:与双氧水、臭氧等联用时,PAC可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(·OH),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,进一步提升COD去除率至85%-90%。
典型案例:浙江某制药厂废水(COD 8000mg/L)采用“PAC+臭氧”工艺后,COD稳定降至300mg/L以下,污泥量减少35%,年节省处置费80万元。
案例一:屠宰场废水(日处理量500吨)
原工艺痛点:原使用“气浮+硫酸亚铁”,COD从6000mg/L降至2500mg/L,污泥粘稠导致压滤机日均故障2次;
PAC升级方案:投加0.8kg/吨PAC替代硫酸亚铁,配合气浮机;
核心成效:COD降至800mg/L,污泥含水率从98%降至91%,压滤电耗降低40%,年综合成本节约65万元。
案例二:乳制品加工废水(日处理量1000吨)
挑战:废水中乳脂含量高(SS 1500mg/L),传统工艺絮体松散,沉淀池频繁翻泥;
PAC解决方案:投加0.5kg/吨PAC,搭配离心脱水机;
数据对比:SS去除率从70%提升至95%,污泥热值提高至1200kcal/kg,可焚烧发电,年创收50万元。
案例三:印染园区混合废水(COD 4000mg/L)
协同工艺:PAC(0.6kg/吨)与厌氧菌群联用,预处理阶段COD去除率提升至65%,后续生化池容积缩减30%,节省基建投资200万元。
投加与工艺优化
动态剂量调控:
低浓度废水(COD<2000mg/L):0.3-0.200gPAC/吨;
高浓度废水(COD>5000mg/L):0.8-2kg PAC/吨,搭配10-20mg/L臭氧氧化;
实时监控:安装在线COD检测仪联动加药泵,误差率<5%。
污泥资源化路径:
燃料化:含水率<90%的PAC污泥可直接掺入燃煤,热值损失仅5%-8%;
建材利用:与粉煤灰混合制砖,添加比例≤15%时抗压强度达标;
土地改良:经重金属检测合格的污泥可用于沙化土壤改良,提升保水性。
风险防控与政策红利
过量投加预警:PAC残留铝离子需控制<0.2mg/L(GB 5749-2022),建议末端增设活性炭过滤;
政策补贴:实现污泥减量50%以上的项目,可申请“固废资源化示范补贴”(高300万元)。
定制化服务与技术支持
产品定制:提供液体PAC(Al₂O₃含量10%-12%)或高盐基度固体PAC(盐基度90%),适配不同pH与盐度废水;
全流程支持:PAC-有机物去除效及污泥脱水方案设计,工程师72小时响应现场调试。
结语
聚合氯化铝PAC以“去污-降耗-增效”的闭环价值,重新定义了高有机物废水处理范式。无论是屠宰场的油脂废水、制药厂的生化尾水,还是印染园区的混合污水,PAC均能以更低成本、更少污泥实现净化。
立即免费申领样品,获取专属有机物去除方案,让每一吨废水都成为绿色生产的见证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