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某企业废水处理成本优化实践分析
造纸行业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,废水处理面临两大难题:
悬浮物去除效率低:废纸回收产生的纤维碎屑、油墨颗粒难以快速沉降;
处理成本居高不下:传统工艺药剂投加量大,污泥脱水设备能耗高;
环保标准升级:2023年新实施的《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要求COD排放限值降低20%。
聚丙烯酰胺(PAM)作为高分子絮凝剂,通过以下机制提升处理效能:
电荷中和效应:阳离子型PAM可中和废水中带负电的胶体颗粒;
吸附架桥作用:分子链长可达0.05-0.15μm,有效连接微小悬浮物形成絮团;
网捕卷扫功能:加速絮体沉降速度,实验室测试显示沉降时间缩短40%-60%。
(注:数据来源于XX大学环境工程学院《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报告》)
项目背景:某再生纸生产企业日均废水处理量2000m³,原采用聚合氯化铝(PAC)单一处理方案。
指标 | 原工艺(PAC) | PAM协同工艺 | 优化幅度 |
---|---|---|---|
药剂成本 | 3.2元/m³ | 2.3元/m³ | ↓28.1% |
污泥含水率 | 82% | 78% | ↓4.9% |
设备运行能耗 | 15kW·h/m³ | 12kW·h/m³ | ↓20% |
(注:数据经该企业2023年第三季度运行记录计算得出,具体效果因工况不同可能存在差异)
药剂选型匹配:
建议先进行水质检测(如Zeta电位、SS浓度)
中性pH废水使用阴离子型PAM(分子量800-1500万)
投加方式优化:
阶梯式投加法:PAC(50-100ppm)→ 快速搅拌 → PAM(0.5-2ppm)→ 慢速搅拌
设备改造建议:
增设自动加药系统,控制精度达±0.1ppm
采用带式压滤机替代传统离心机,污泥减量15%-20%
选用符合《水处理剂聚丙烯酰胺》(GB/T 31246-2014)标准的产品
残留丙烯酰胺单体含量需≤0.025%(欧盟REACH法规要求)
建议搭配在线监测系统,实时跟踪COD、SS等关键指标
研究表明,通过科学的PAM选型与工艺优化,造纸企业可在保障废水处理达标的同时实现运营成本优化。如需获取《造纸废水处理剂选型测试方案》或申请实验室样品验证,请联系我们的技术团队进行工况适配性分析。
合规声明:
本文所述效果基于特定实验条件及客户案例,实际应用效果可能因水质、设备、操作等因素有所差异,具体数据请以实际检测报告为准。产品信息不构成性能承诺,请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可行性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