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处理系统中,絮凝工艺通过破坏胶体稳定性使污染物聚集,而**聚合氯化铝(PAC)**作为物理处理剂,通过以下机制提升处理效率:
电荷中和:PAC水解产物压缩胶体双电层,消除颗粒间排斥力;
吸附架桥:多核羟基络合物连接悬浮颗粒,形成可沉降絮体;
网捕卷扫:大分子絮体包裹微小污染物,强化固液分离。
工艺特点:通过变速搅拌实现梯度絮凝(快混→慢搅→沉淀);
适配PAC:
盐基度:55%-65%;
Al₂O₃含量:≥28%;
优势:适用于市政污水、洗砂废水等中等浊度水体。
工艺特点:通过微气泡携带絮体上浮分离,适合含油、低*密度污染物;
适配PAC:
盐基度:60%-70%;
粒径要求:80-100目粉末PAC,溶解速度≤3分钟;
优势:处理印染废水、食品加工废水时悬浮物去除率可达90%。
工艺特点:投加磁粉强化絮体密度,沉降速度提升5-10倍;
适配PAC:
Al₂O₃含量:≥30%;
重金属控制:铁(Fe)≤3.0%(避免干扰磁粉回收);
优势: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工业园区应急处理。
工艺特点:PAC预处理减轻膜污染,延长膜寿命;
适配PAC:
水不溶物:≤0.3%;
pH适配性:宽域型(pH 4-10有效);
优势:用于RO/UF膜前处理时,可降低30%膜清洗频率。
检测标准:GB/T 22627-2014 EDTA滴定法;
经济性公式:有效成本=单价/(Al₂O₃含量×投加效率)。
水质类型 | PAC盐基度 | 适配工艺 |
---|---|---|
高浊度(>500NTU) | 50%-55% | 机械搅拌絮凝 |
低浊度(<50NTU) | 60%-70% | 气浮/磁加载絮凝 |
高有机物(COD>1000mg/L) | 55%-60% | 膜耦合工艺 |
水不溶物:≤0.6%(膜工艺需≤0.3%);
重金属:铅(Pb)≤0.006%,砷(As)≤0.0002%。
步骤:取10g PAC加入1L清水,200rpm搅拌5分钟,观察是否残留颗粒;
合格标准:溶液均匀无结块,静置1小时底部沉淀≤0.5ml。
必查文件: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、第三方检测报告(CMA/CNAS);
工艺追溯:要求提供原料来源与生产工艺说明(如喷雾干燥/滚筒干燥)。
某电镀园区废水处理厂原采用常规絮凝工艺(PAC盐基度50%),存在污泥含水率高(85%)、吨水成本0.42元的问题。
工艺升级:改为磁加载絮凝工艺;
PAC更换:选用Al₂O₃ 32%、盐基度58%的专用PAC;
参数调整:投加量从200mg/L降至150mg/L,磁粉回收率提升至92%。
污泥含水率降至78%,污泥处置成本降低35%;
吨水处理成本降至0.29元;
出水SS稳定≤10mg/L。
问题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絮体松散、沉降慢 | PAC盐基度过高 | 改用低盐基度(50%-55%) |
加药泵频繁堵塞 | PAC水不溶物超标 | 安装100目过滤器 |
处理后水质浑浊 | 投加量不足或混合不均 | 优化快混池G值(300-500s⁻¹) |
污泥粘度大难脱水 | PAC投加过量 | 调整至80-120mg/L并联合PAM |
合规声明:
本文所述工艺参数参照《室外排水设计标准》(GB 50014-2021)及行业通用技术规范,实际应用需根据水质检测数据进行验证。